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江苏省计算机产业以雄厚的技术积淀、完善的产业生态与强劲的创新动能,成为国内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。从芯片研发到算力基建,从软件创新到场景应用,江苏正以全产业链布局,勾勒出计算机产业的“进阶图谱”。
苏州工业园区聚焦服务器、存储设备等硬件制造,依托头部企业的智能制造基地,实现从零部件精密加工到整机集成的高效协同。南京江北新区则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突破,为计算机硬件提供“中国芯”支撑,推动算力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攀升。
南京软件谷集聚超万家软件企业,在工业软件、政务系统等领域打造标杆产品;无锡围绕物联网操作系统,构建计算机软件与智能终端的联动生态。江苏软件产业以“场景驱动+技术迭代”,为制造业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注入数字化活力。
苏州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通过“同城双活”架构,支撑长三角区域超算资源调度;常州边缘计算节点下沉产业园区,为智能制造场景提供毫秒级响应算力。二者协同下,江苏计算机算力网络正从“集中式”向“分布式+智能调度”演进。
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动高校实验室,在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突破算法瓶颈;南通智能装备企业引入AI芯片,实现生产环节的计算机视觉质检,缺陷识别精度达99.8%。AI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的融合,重塑产业智能化路径。
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聚焦前沿理论,在量子计算模拟等方向产出顶尖成果;东南大学依托“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”国家重点实验室,攻克网络安全、异构计算等技术难题。全省高校形成“基础研究+应用创新”的人才培养梯队。
无锡物联网产业学院联合头部科技企业,开设“计算机系统架构+物联网应用”定向班;苏州工业园区推行“项目制实训”,让学生深度参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开发。校企协同缩短人才从“实验室”到“产业端”的适配周期。
江苏省计算机产业正瞄准“泛在算力、全域智能”目标,推进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、异构计算系统优化等前沿攻关,同时深化与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场景融合。在政策引导、技术突破与生态完善的合力下,江苏计算机产业将持续定义国内数字经济的“创新高度”。